第八十五章:人如何
作品:《继父是恶毒驸马(古言h)(继父女)》 对于方才的遭遇,曲敬悠没有当一回事,等到宫女看到她的身影急步而来,人还恍惚着,又想到了那人清疏渐远的两字,没管他们急急忙忙的,只朝着走到的假山回望了下。
怎么感觉有些奇怪,又说不出来。
还是宫女见到她,松了口气,但话中仍是喘着气,面带喜色道:“小主子您去哪了啊,可叫奴婢们好找,宴都散了,陛下要见您呢。”
曲敬悠收回眼神,疑道:“这般快的吗?”
话音一落,这才发现找她的人连带着来了皇帝平时留在养心殿的宫女,必是得了吩咐的。
曲敬悠默了好一会才点头当知道了,没觉得有何着急的,什么路来就什么路走回去。
皇帝虽是不爱朝堂,不爱数不胜数的奏折,除却太子一人是当初还是皇子时娶的发妻所生,膝下也有几个儿女。谈起他们,他对待每位都不会苛刻了去,不算是多尽心尽责,也没到喜欢哪个儿女就过多偏袒,不会有不长眼的宫婢太监捧高踩低。
他已经很不错了,分些精力给她都是念着些情义。
就是待她,虽是不及自己的几双儿女,却也是好的,都让伺候她的宫女不要有眼无珠,照顾不好可以再学会,万般不能觉得她没有所依靠就有所怠慢了。
在去养心殿的路上,事情的来龙去脉差不多理清楚了。
原来是她走了之后,皇帝突感不适,解了宴散去,想起来了她又没见着人,便先去养心殿,让养心殿宫女找到了一并带去。
李福远远瞧见了人,笑着走过去,好声好气道:“皇上这时候与臣子议事。”
曲敬悠不是不能等,只不过皇帝不是身体不适吗,都这样了还召见朝中大臣,好奇于心,问道:“李公公,是谁啊。”
李福是皇帝得心的总管太监,宫中都称他为李公公。
曲敬悠和他总是碰到面,李福是看着她长成如今的模样,对她是真的客气,也是比皇帝的那两位公主更熟。
毕竟,谁叫他们见得更多。
人心都是相处而来的。
“不是谁…”李福小声说,都还没有讲到是何人,养心殿的门便开了,他只好止了话,脸上又挂起得体笑容。
曲敬悠寻声望去,见到了是谁,头低着看衣裙,恨不得没这么早来。
不知道他对她还有没有印象。
最好是没有。
她来都来了,身边还有个显眼的李福,只要出来的不是个眼瞎的,都不能做到视而不见。
卿为本是在看到曲敬悠后,避讳不及,他的视线到她身停留下,想到了什么又毫不在意移开。
曲敬悠不作他想,掠过他直接进殿。
皇帝这时候在看奏折,正好抬头见到人,笑着唤道:“敬悠,不用拘着,快过来。”
曲敬悠上了台阶,伴在皇帝身边,有眼力见的没有看一眼折子,而是问出声,“您是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事。”皇帝想到了方才离去的卿为本,理了理头绪,有意指道:“你来时见的那人是大理寺少卿,他话甚少却是一大奇人,棘手事交给他总能办妥,敬悠觉得他人如何?”
这就更不得了了,也不知怎么了,他就把他们看对眼了,竟还来问她。
卿为本没有侍妾,还没娶妻,常常以公事为先,家中老母亲老为他婚事焦急万分,说他这样年纪的人都成家了,哪像他啊一直以来都一个人,早成家的话,孩子该会跑会跳了。
这话不假,焦急是真,等他娶妻是真。奈不住迟迟不娶,还没个女主人心疼他,每次都被催促找个小娘子娶了。
聊为本头疼家中母亲,这事皇帝是知道的,每回召见了,看到他烦躁沉闷,必是笑他又被催急了。
卿为本倒是笑笑不语,只让他知晓说中了。
曲敬悠就怕皇帝乱牵姻缘线,一口否定:“这个人不行。”
别的人还好说,这个人坚决不行!
可能是说太快了,让人听了觉得她是恼了。
“不行?”皇帝似乎是从她口中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话,挑眉道:“这还是你第一次对朕说人不行了,可惜了,早知如此,朕何必让他离开。”
“他要是在,朕倒是想看你说说看如何不行了,让爱卿改改。”
他原来没这样的想法,压不住灵机一动来得好。
皇帝是看好卿为本,顾念他这几年的勤勤恳恳,有意升他为正叁品大理寺卿。
他还想着结为一家人。
才有了这想法,忽悠就想到了当年的尚书大人。
虽不是他先提起的,是皇姐喜欢元文渊和他说,继儿起了撮合的意思。
人是答应了,就是最后都分开了,也是一大可惜了。
要是有机会,他是真想问问为何非要离开,他和皇姐闹不愉快,他也没想把元文渊怎么着,这人反而说起罪来,累了就想告老还乡了。
皇帝听了震撼,这就告老还乡了,理由能不能别太过头了。
可人留都留不住,他一任性就让人快些离开京城。
等元文渊走后数月,皇帝悔不当初,他在时文臣不至于太激了,人不在,总是要面对文臣进谏言,个个都是老古板,说要打死吧,他们又不怕死。
自元文渊走后,已无人懂他了。
可天子金口玉言哪能说改就改,人都用上告老还乡了,这等话都说得出来,演都不想演了。
一晃数年,他见到卿为本就想到了当年的尚书大人,可能是他不大年轻了,人有时候总会怀念从前,对人做了什么都想宽恕。
可从前哪是能怀念的。
—
在此辟谣一下广为流传的谣言,很神奇又看到了介绍他的,小时候我知道的陆游,网上有排古人渣男团很荒谬。这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唐婉,他们不认识,也不是表妹前妻。
那个赵士程有个小妾,确实姓唐,但两人没有关系(这个可以去看族望,有人辟谣的,不符合,是同人文写嗨的程度,把两人写一起了。)
陆游有前妻,姓什么都没有知道呢,也有个沉园相见,后来添油加醋,给添成什么了,都给个唐婉(也有个唐琬)名字表妹了。
希望误解他的可以了解一下,骂渣男他不是啊,我以前所知道的陆游爱国忧国,他孙辈也是,满门忠烈。
都能拿一个假故事吹捧那个赵士程,他自己都不知道深情了,顶皇族压力娶她?那时候都不知道多少岁了,还有编他多厉害多好的,还编到战死沙场为她终身不娶了,要不要这么给个小说低级版男二身份啊,隔这套模板呢。
《示儿》是绝笔,陆游死前还记挂着的,这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诉尽心酸,用在现在,更是能理解到他死前没看到一统。一个爱国忧国的人,一步步被编成渣男了,他前妻真实叫什么都还不知道。
最让我惊讶的是有很多信以为真是老师说的,还有提到有学文学的,(看来不是什么人说都能信,作者真的建议自己去查书,我很喜欢看不一样的说法,朝代更替,真相无法确定,像我前头说的,不洗白谁,只是提出其中的疑惑。)
太恐怖了,都快假成真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人死后能料到给他编这么多吗,还有钗头凤他什么时候写的在什么情况下写的都没得知,难怪说不能惹文人,不过就不能放过陆游吗,想浪漫想情情爱爱,不能拿他这么个编吧。
太野了。
有的知道是假的,还是感慨唐婉和赵士程所来的故事,我想说难怪能传这么久呢,我都觉得假,感慨?编得跟小说一个样,我只想说放过陆游吧,看都成什么样了,是假的还觉得故事美好。
我也是服了的,上一次这么命苦还是在上次,辟谣都辟谣到写的婆文去了。
其实有别的古人事也有说谣言的,众说纷纭。没时间买书查古代,我不一一举了,就是陆游就绑在渣男上了,有时候真怀疑夸魏晋南北朝美好的说要去看帅哥做大女主的和这是不是同个脑子。
再来说苏轼,怀民亦未寝,这个老开玩笑他去吵张怀民睡觉,我当时学的很清楚,是他知道张怀民被贬睡不着去看他,人很好啊算去安慰了。我还想苏轼也是这样过来的,说他不在意?那是苦中作乐,能有什么办法。
还有不是弟弟捞他一路做到宰相啊,这梗信的太多了,我也说一下,苏轼的官是比弟弟苏辙官要大的。
对,就是比苏辙官大。
没有什么苏辙为了救哥哥一路当宰相,他们兄弟还有被贬呢,怎么捞?哥哥官比弟弟大,为了捞哥哥一路当上宰相这个说法到底谁传的,苏辙官还不如苏轼啊,而且哥哥都贬了,兄弟俩还能一个被贬一个升?那我得思考什么是罪牵连家人了。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苏辙那时候还是个小官也希望以官职代兄赎罪,皇帝看他这官又不重要能行吗,但是吧,又因为什么我忘了,王安石这人也给苏轼求情过(之所以提到,有人说没有王安石苏轼就不会被贬,可不是这么说的,只能说人各不相同,没有啥落井下石。),苏辙这时候不是要以官职代兄吗,很好,兄弟俩双双被贬了(捂脸,双双被贬说起来有点搞笑的程度)
至于苏辙的宰相,不是苏轼当不了宰相,是最后二相不行,弟弟上书不敢大哥哥官职,苏轼也不想待在朝堂了,主动谦让放弃,弟弟才官大他的。
就是没当几年宰相,太后挂了哲宗亲政,完了,他支持新党,对旧党…
兄弟俩又双双被贬走。(捂脸,这俩难兄难弟,一起分地方贬去了,不过他们还是在徽宗登基被召回来了,就是苏轼挂在回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