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作品:《这婚还能离[穿书]

    而谢非迟代替的那七次死亡经历,每次的死亡原因是不一样的。
    许萧季继续说:“你一开始说要成全另一个时空的谢非迟,我没有检测到世界有给我任何觉得不妥的信号,那就是代表没问题,等你说要让他父母绑定痛感,两个世界直接同意了,还是没得商量那种,必须执行。”
    听到这,一旁三人都没有说话。
    许萧季看了谢非迟一会,莫名叹了口气,“其实是不能让你们宿主知道得太多的,但算了,世界都当着宿主的面给我如此明显的信号了,那我说详细点吧,其实这也是另一个谢非迟做出的决定,别看他一直为他父母跟你道歉,他其实对他的父母挺失望的,他的父母在他心里一直是一对很善良和蔼的父母,而在他得知这件事的时候,这种滤镜在他心里已经碎一地了,他很恐惧这种畸形的爱,所以他希望自己为父母承担错误的责任能化解这种畸形,也抵消父母与自己的所有因果瓜葛。”
    谢非迟:“......”
    别说这对父母的亲生儿子了,只是有记忆的谢非迟,心中的滤镜也碎了一地,说他没有半分难受是假的,所以不难想象那个‘谢非迟’心里的感受。
    “如果你只是成全他要为父母承担责任就走了,世界也会把他需要承担的疼痛转移到他父母身上,因为他自己把这些疼痛也承担了,根本无法平等清零这些瓜葛,甚至他的父母会反过来亏欠他东西,可他已经产生了不想跟父母有任何因果瓜葛了,需要减少他自己的三次重复人生经历,也是为了清零里面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瓜葛,这种数值是世界在计算的,一定是公平公正的。”许萧季解释。
    宿主间的因果瓜葛正式抵消。
    这话不仅是指眼前的谢非迟与另一个时空之间的瓜葛,也指另一个时间的谢非迟与其父母之间的瓜葛。
    贾彦听得有点懵:“那老大,谢先生提出的意见不就是在成全别人了吗?他能提意见的权利就这么没了?”
    许萧季看了他一眼,“这对父母本来是各自需要多承受七次死亡经历和死亡伤痛,他们儿子现在把死亡经历揽过去,就变成了他们要承受十四次死亡伤痛,虽然不用他们面对即将死亡的经历,但多了七次死亡伤痛,死亡伤痛翻倍了,而他们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对比下来,那种死亡的痛感将会更令他们......”
    说到这,他注意到了傅邵易投过来的视线,对方是在让他别说下去了。
    许萧季倒是及时刹住了。
    但谢非迟听懂了,死亡的痛感会更让人感到深刻,甚至承痛方知道痛感是来源于自己最深爱的人,将清晰感知着自己深爱的人在遭受着某种境况,这将会是双重折磨。
    这是,傅邵易经历过的。
    “总之,谢先生提出的意见一部分确实是成全了别人,但一部分也确实是把他跟罪魁祸首之间的因果纠纷消除了。”许萧季说。
    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许萧季:“我就是挺惊讶,谢先生提出的意见居然会跟两个世界打算要达成的共识完全重合上了。”
    “那如果阿迟根本不打算去见他们呢?”傅邵易问。
    这个问题,也是谢非迟想问的,所以他在听完傅邵易的问话,也看向许萧季。
    贾彦在一旁认真听讲攒经验,等了几秒,都没能等到老大的声音,转眼一眼,他老大看了自己一眼。
    贾彦:“?”
    许萧季对贾彦:“以后努力点。”
    贾彦:“?”
    谢非迟和傅邵易听不懂这种哑谜。
    许萧季:“谢先生都能非常坚信世界也认为世界给他打了信号,甚至接受信号完全无误,你身为管理者却怀疑,丢不丢脸。”
    莫名被骂的贾彦:“......?”
    “没有如果。”许萧季骂完重新又看向两位宿主,给他们解答,“谢先生自己一直有觉得需要见他们一面,所以哪怕世界没有这个意思,也可能其实没有给谢先生信号,但这些发展都是顺势而为的,反正不可否认,谢先生提出的意见,确实成全了另一个谢非迟,也让两个世界非常满意,两个世界其实也想让几位宿主之间的因果纠纷一次性解决,时空之间最忌讳宿主要跨时空留下亏欠。”
    谢非迟听得一愣一愣的。
    许萧季说完话后,包括贾彦在内,三人默默吸收着。
    事情说到这,这一切的事情似乎都尘埃落定了,就差谢非迟身边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瞬间恢复记忆。
    四人在这处纯白空间各自安静了一会,也不知道是因为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有些没反应过来,还是因为别的。
    “时间快到了。”许萧季突然开口打断了寂静。
    谢非迟和傅邵易同时看向许萧季。
    “你们这一趟估计是最后一次进来这里了,当然,贾彦会一直跟进到你们的生活完全恢复正常,所以你们有什么话要讲,得尽快,我可以回避。”许萧季道。
    贾彦神色一顿。
    他给忘记了,今天估计是他跟谢非迟和傅邵易见的最后一面了。
    谢非迟和傅邵易又同时看向贾彦。
    贾彦有些不习惯这种告别场景,却还是笑了笑,“虽然我还没当多长时间的管理者,但我觉得你们肯定会是我当管理者生涯中最棒的宿主了,没有之一的那种,我永远都会记住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