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作品:《在书院开食堂名流千古了

    而云允文,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乡试都没过,倒是得了个秀才功名,他也不惦记回家,准备留在云雾书院苦读。
    而其他人的话,苏信源有亲哥照应,苏恒则是有亲姐夫照应。
    最惨的就是于志了,根本没人管,没办法,他老爹太奇葩了,自己不给儿子安排,也不准别人献殷勤。
    于志倒是无所谓,他能自己照顾自己,考上举人后,官府、书院发了不少钱以资鼓励,对于志来说,不缺钱花就行。
    考虑再三,还是由纪夫子带队。
    原本是准备宁山长带队的,毕竟宁文洲和徐晨星等人科考,宁山长是最为惦记的。
    但现在云雾书院一堆人拜访求学,没了山长根本不行。
    没办法,宁山长只得留下,苦哈哈处理书院事物。
    对此,纪夫子十分自得,脏活累活都让宁山长做了,能不高兴嘛。
    临走前,云允文来拜访了云见山。
    听闻云允文拜访,云见山有些意外。云允文家在盛京,不准备回京,孤身在外少不得要给家里寄信寄东西。
    云见山以为云允文会把这些事情托付给秋昭,毕竟两人关系好。
    云见山和云允文向来交集不多,只觉得这人还算老实,进了书院也还算刻苦,故云见山也没有特意为难这人。
    冤有头债有主,他云见山不搞连坐那一套,只要云允文老老实实的,他也不会主动对付人家。
    虽然疑惑,但人家都找上门了,云见山还是让人把云允文请进来。
    果不其然,云允文是来请求云见山帮忙给自己母亲和奶奶寄信和寄钱的。
    云允文在云雾书院,没怎么花钱,反而趁着闲暇时间抄书、润笔赚了不少。
    特别是云雾书院出名后,凭着书院学子的身份,他的润笔费也是水涨船高。
    云允文赚了钱,就惦记家里的母亲和奶奶了。
    他知道自己老爹和兄长的德性,有了钱不会往家里拿,没了钱要朝家里要。
    一直以来,云允文都是靠奶奶和娘亲养活,如今他赚了点钱,自然想回报。
    帮忙寄钱和信,都不是什么大事,云见山一口应下。
    “多想云兄!”
    “举手之劳罢了,不逼如此!”
    接着,云允文没有多留,直接告辞,云见山也没有留他。
    临走前,看着云允文的眼神,云见山总觉得有些复杂。
    第145章
    临走前,还有一事等着云见山。
    吴天赐的老爹之前说要给云见山建个楼,这人拉着芸州城一堆富商,集资给云雾书院在云雾山脚修了一栋三层高楼,甚是壮观。
    就地取材,以云雾为名,叫作云雾楼。
    云见山觉得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暂时承受不了这样壮观的楼阁,最终还是跟宁山长商量,将书院其他人的优秀作品也放在楼里供人阅览。
    云见山的书画,徐晨星的书法策论,苏信源的画,宁文洲的诗赋等,夫子们的得意之作等,都被放在云雾楼里。
    本是冲着云见山的书画而来的文人墨客,也逐渐被其他人的作品吸引。
    一时之间,游客蜂拥而至,慕名而来之人也携满腔赞美而归。
    匆匆把云雾楼的事情安排好,云见山就和同窗好友等人一到启程前往盛京。
    水路甚是方便,加上大家并不晕船,一路顺风顺水到了盛京。
    盛京大,居不易。
    哪怕云家有钱,在盛京城里的好地段想安置一座大宅院也非易事。
    故云母在郊外置办了一座三进大宅院,还带有两个跨院,随同而来的同窗等人皆安置在这两个跨越里。
    纪夫子直接安排,一个跨院用作起居,一个跨院用作看书的清净之所,纪夫子也会督促大家学习。
    对此,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他们在盛京人生地不熟,这年头最是欺生,好好待在家里准备春闱才是正事。
    到盛京时,已经十一月底了,再过一月,便是新年了。
    由于云见山的坚持,徐晨星没有跟同窗们去跨院居住,反而是和云见山住在了正院。
    一行人刚刚安顿下来,便下了雪。
    大家往日都居住在温暖的芸州,见了大雪纷飞的场景,都十分高兴,一个个的跑到屋外看着雪景。
    云见山和徐晨星倒是个例外,两人待在暖阁里,温了一壶茶,开了窗户,隔窗看着飘雪。
    徐晨星靠在云见山怀里,看着窗外的雪出了神,云见山倒了一杯茶递到他唇边,笑着问:“怎么了,看得如此出神?”
    “我想起我入云家那一年,芸州也下了大雪,没想到,现在能和见山一同看雪了。”
    徐晨星并不喜欢雪,雪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是风雅之物,对于幼年的他来说,却是彻骨的寒冷。
    那一年,就是因为天寒,所以养父养母才下定决心把他卖了。
    他模样好,人聪明,身体还健康,养父母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虽然对他不好,但也存了养大他好图回报的心思。
    不过一场大雪,让贫寒的家庭不堪重负,最终还是选择卖掉养子补贴家里。
    云见山知道徐晨星的往事,知他不喜雪,搂着人安慰道:“晨星,以后的雪,我陪你一起看。”
    “那是自然,我们都结契了,要一辈子不分离的。”
    云见山点点头,说起了其他:“此次高中,你准备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