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晓女儿的病,却不知妻子四年前背着他与女儿商量了什么事。
    可他不知道这件事,当年隐瞒女儿非完璧之身的欺君之罪却有他的份啊。
    郑怀清本就不是什么厉害人物。
    当初敢欺君也是一时利益熏心气血上头,事后他暗自后怕了好一阵。
    还是看女儿在东宫一直没因着这事出什么岔子,郑怀清才渐渐放下心来。
    然而此刻听女儿下药毒害太子。
    郑怀清心中慌乱。
    下意识就往女儿身上的病上面想了。
    毕竟当初女儿被太子撞破那件事,之后女儿趁妻子进宫时告诉妻子了。
    所以女儿没和太子圆房,他跟妻子是知道的,也因此郑怀清这会儿想歪了。
    以为是女儿至今才找到机会与太子圆房,意图瞒天过海,给太子下了什么药。
    郑怀清被吓得不轻。
    之后被带至北镇抚司,和陶大夫人分开接受审讯时,郑怀清因心虚没能抗住重压,一个不慎说漏了嘴。
    审讯的人一听苗头不对,立马将事情上报北镇抚司指挥使秦维翰。
    之后屋子里没留别人。
    由秦维翰亲自问话。
    至此,郑怀清仍不知自己搞错了事。
    在秦维翰巧妙的审问之下,他终究认了命。
    把女儿患有花癫之症且早年因一时贪欢强迫一书童给其破了身,她娘为替她遮掩叫人秘密处置了那书童的事。
    以及他与妻女合力隐瞒事实,接下赐婚圣旨,借秘药躲过婚前验身等事。
    尽数招供。
    他说得浑身抖如筛糠面若金纸,秦维翰亦听得冷汗涔涔面色发白,心中直呼自己当真知道得太多了。
    丑时过半。
    这份供词被秦维翰呈至御前。
    第275章 (合章)废太子妃,“废你,毋庸置疑。”
    元隆帝看完供词,结实的檀木御案竟是被他一掌击裂,从中断成两半。
    “好一个开国功勋之后!好一个端庄贤淑的高门贵女!不知廉耻欺君罔上!”
    一屋子的宫人跪了一地。
    外面的人听到动静纷纷心头一紧,不多时整个乾元殿除帝后没一个站着。
    裴皇后捡起掉落在地的供状看完,反应同元隆帝差不多,怒不可遏。
    同时她大抵也明白了。
    为何太子对郑氏一直淡淡的,为何两人成婚不到两个月便有了矛盾。
    又为何仅仅是成婚一年有余没有孩子,郑氏便操心替太子安排人侍寝。
    太子该是就在成婚不久便发现了郑氏的秘密,不仅仅是郑氏的病。
    更是发现了郑氏尚未及笄,便为了那样的事与其母害死了人。
    想来郑氏也知道太子不会与她行周公之礼,所以才那般积极找人替其生孩子。
    裴皇后猜,若非郑怀清一时糊涂说漏了嘴,估计这件事太子会一直瞒着。
    毕竟此事比太子妃毒害太子还要让皇家颜面扫地,堪称丑闻中的丑闻。
    尤其婚是皇帝赐的。
    这就关系到皇帝的决策。
    太子既然当初没有把事情捅破,就说明他也是做了这些考虑的。
    如此,他便不可能在过了这么几年的这个节骨眼上,把这件旧事给扯出来。
    往皇帝脸上抹黑。
    可明白归明白,裴皇后还是觉得太荒谬了。
    有异病在身没什么。
    问题是,她只当郑氏表里不一,器量狭窄,没想到对方竟小小年纪便仗势与人行男女之事。
    一个连自身欲望都控制不住,甚至甘愿沉沦的人,不论男女,与兽何异?
    比起郑怀清,陶大夫人还是有些骨气的。
    她起初什么也不招。
    任审讯的人如何审问,就是不上套。
    北镇抚司把事情报上来。
    元隆帝怒道:“让郑氏去见她!”
    于是,母女俩在北镇抚司的审讯屋见面。
    先是突然得知她娘给的东西里不仅有毒,效果也与她娘所说的截然不同。
    之后又被霜月背叛。
    郑明芷已然处于极度崩溃的状态,她急需搞清楚这一切究竟怎么回事。
    她太怕太怒,也太无措了。
    以至于脑子里一片混乱失了理智。
    也可能是她被刺激得豁出去了。
    以至于见到陶大夫人,她没等对方开口,也没看其脸色对个口风什么的。
    上来便歇斯底里地质问:
    “不是说烧了就没了吗?!不是说查不到吗!为什么被查出来了?里面又为什么会有毒药?!为什么!”
    “你说你说啊!你还是不是我娘!有你这么害女儿的吗!有你们这样的爹娘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你们这一辈子都对不起我!如果不是你们,我根本不会遭受这一切!”
    “你还活着做什么?你去死!去死啊——”
    行吧。
    不用审了。
    药是陶大夫人给的,下药的也真是太子妃。
    显然,元隆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郑明芷也果然不负他的“期望”。
    陶大夫人明显没想到自己苦苦的坚持,竟就这般被女儿的几句话否定了。
    她先是怔住,跟着便笑了。
    女儿的病,陶大夫人是真心对其愧疚的。
    毕竟一个姑娘家,得了个离了男人跟药便不能活的病,在当下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是他们做爹娘的不好。
    是他们,没给她生一副正常的身子。
    是他们害了她一辈子。
    所以不论是处理那书童,还是替女儿谋划,都出于她的一片爱女、愧疚之心。
    只是没想到,事情会是这个发展走向。
    那香料里有毒?
    还被查出来了?
    为什么?
    之前她试时分明不是这样的,陶大夫人不明白其中哪处出了岔子。
    不过她也懒得去想了。
    事情到这一步,从女儿质问她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注定了只有一个下场。
    ——死。
    既如此,想再多也无济于事。
    于是,陶大夫人没有同郑明芷解释什么。
    她只在郑明芷力竭地蹲在地上时抱住了她,口中喃喃:“对不住,对不住……”
    “是娘对不住你,你别哭……”
    “娘听你的,听你的。”
    郑明芷被带走了。
    陶大夫人招了。
    说香料是她给的,也是她唆使太子妃对太子下药的,一切都是她的计划。
    与太子妃无关。
    可她并不知道那香料里有毒。
    至于给她香料的那人,陶大夫人也如实供出了她娘家那边的瞎眼婶娘。
    说东西是从她那边拿的。
    招供完,陶大夫人在供状上画了押。
    天光破晓之际。
    她被押至牢房,狱卒出去锁牢门的同时,陶大夫人一头狠狠撞向墙壁。
    当场气绝身亡。
    消息呈递至御前,元隆帝没有因陶大夫人的死对其夫妻二人生恻隐之心。
    着安顺侯郑明毅前来殓尸之后,又命锦衣卫前往陶大夫人娘家找到其口中的瞎眼婶娘,彻查此事。
    虽说整件事看似已经明了,毒是陶大夫人给的,用药之人是太子妃。
    可毒药来源尚未查清,此事便仍存疑。
    因而事情查清之前,郑怀清暂行被关押在北镇抚司大牢,安顺侯郑明毅暂停职务,安顺侯府的人禁止出入。
    侯府由禁军看守。
    而太子妃作为储妃,如何处置涉及朝政局势,即便能证明毒是她放的。
    也需等事情查清才能处置。
    元隆帝下旨。
    太子妃郑氏软禁于嘉荣堂,由锦衣卫看守,切断其与外界一切联系。
    同时防止其自尽。
    待事明了再行处置。
    元隆帝的一连串动作以及安顺侯府的变故,自然在前朝引起了巨震。
    不过因着太子醒来的及时,且在早朝上露了脸,一副并无大碍的模样。
    真心为社稷着想的大臣及太子一系多少松了口气,听东宫出了事心里便打了鸡血似的的人则大失所望。
    同时也对太子的身子心存狐疑,毕竟据说昨晚不少太医去了东宫呢。
    为此,这些人自然想方设法地调查安顺侯府和太子妃与这件事的关系。
    可惜。
    皇帝下了禁口令,又有太子暗中引导,莫院判等一众太医御医说辞一致。
    加之锦衣卫、东厂、典玺局及太子暗卫的严密监控,事情查清之前太子中毒的消息愣是没被泄露半个字。
    直到陶大夫人口中的瞎眼婶娘被带回,秦维翰从其证词中另觉出可疑之处。
    又经一个多月的调查。
    终于查到陶大夫人交给太子妃的,那所谓的用于后宅妇人争宠的迷药。
    其实是睿王早年在世时布的一局!
    这可真是……